小時候,我曾夢想過“隱居”山林的生活。那時候年紀不大,卻想要像梭羅在《瓦爾登湖》中寫的那樣,在幽靜的山間建一所木屋。但不同的是,我的木屋里面一定要裝滿品類豐富的書籍,以供時時翻閱,或領略先賢圣人的思想魅力,或體悟自然生命的千姿百態。木屋里最好還要有一個CD機,再存上許多光盤,漫賞音樂,輕啜香茗,任思緒與書香在悠揚的樂曲中徜徉。
然而夢想終歸是夢想,因為不切實際,所以無法變為現實。但是因為有夢想的影響,我心中種下了一顆關于閱讀的種子。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顆種子慢慢生根、發芽、成長,漸漸也開始發揮它的作用,讓閱讀成為我生活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小時候物質資源并不豐富,書多是借別人的看。還記得看的第一本長篇小說是《簡愛》,是英國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寫的一部女性主義小說。她以主人公簡·愛為中心,展現了女性在男權社會中的掙扎和追求自由的精神。那時候體會不到深層次的意義,卻從內心里為簡·愛的遭遇難過,為她的成長開心,為她與羅切斯特先生歷經苦難最后得以相依相伴動容,為她最終收獲內心的平和深感欣然。
不久后,又借來一本《平凡的世界》,在路遙先生質樸的文字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書中刻畫了踏實肯干的孫少安、勇于聽從精神召喚的孫少平、善良有愛的田潤葉以及對一切充滿熱情的田曉霞等形象,他們的悲歡喜樂中伴隨著鄉村生活的親切感和努力奮斗的成就感,所有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了關于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也讓我們對這個平凡不易的世界充滿無限美好的向往。
后來到西安上學,閱讀的便捷度大大增加。學校圖書館里琳瑯滿目的書籍讓人心悅之、向往之。課余時間,我喜歡去三樓的閱覽室,找一本喜歡的書,然后慢慢看,靜享與古今中外大家愜意交流的精神之旅。那段時間,我為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心痛過;也向往過《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自由灑脫充滿樂趣的生活;對于蘇東坡面對仕途坎坷、人生苦難卻依然樂觀豁達的態度,除了心里欽佩敬服,也努力想要向他看齊,將他作為自己人生標桿,遇到問題時想想他“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想想他“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豁達哲思,心里就會重新涌起面對困難、解決問題的勇氣。
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漸漸步入電子化閱讀時代,碎片化閱讀增加,總覺得看到的內容不夠系統完整,內心也會變得浮躁。意識到這些后,我決定改變,減少碎片化閱讀:看到好的電子書內容,便找紙質書回來看;也會去圖書館找尋讀書的環境和氛圍。記得有一次去司馬遷圖書館借書,角落里坐滿了看書的人,而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令人印象深刻。他安靜地坐在窗邊,認真看著一本厚厚的地方志,不時還在筆記本上做摘抄。那一刻我感覺到,無論到什么年紀,人都應該保持閱讀的習慣,保持“活到老,學到老”的精氣神,這樣思想才會保持鮮活、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適應這個不斷變革、日益美好的新時代。
現在周末閑暇,我喜歡繼續在書的海洋中探尋寶藏。無論是看小說、讀散文,還是翻閱人物傳記、哲理短文,總能收獲一些關于人生、關于生活的獨到見解,也會發現許多有趣有夢的靈魂……那一段靜謐的時光,因有書香相伴,分外美好。(龍鋼公司 趙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