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綴山湖盛跡,裝潢門庭寓邸,均可見楹聯(lián)佳制。楹聯(lián)也稱之為對聯(lián),蓬戶甕牗之家常見,鐘鳴鼎食之宅不離,數(shù)千年來樂于此道的文人騷客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楹聯(lián)為中國獨有,這不僅得益于國學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自然是中國字的獨特,從甲骨到篆,再到隸書和小楷,字于形體變化的同時極大的拓展了字的本意,再加上平仄與對仗的打磨,使得楹聯(lián)為國之一萃。
在我所在的縣城雖小,卻不乏凜然正氣的佳對。位于古陽平關入口就是武侯祠所在,人們在緬懷這位千古良相的同時,毫不吝嗇的給予其品行、風骨盛譽。“丹心一片安炎鼎,浩氣千秋狀屬疆。”在朗朗上口之余,不免對其存世之跡品頻頻咀嚼。鼎,作為家國的象征,在中國歷史中可謂常見。最早的如大禹以九州之喻而督造九鼎,后者莫如那位英姿雄異的楚莊王在洛河之畔揚兵列馬而問鼎之輕重,再到戰(zhàn)國初期絕臏而逝的秦武王。可見鼎的魅力與代表權(quán)利的象征早已被界定。但關于“鼎”的詮釋,我個人感覺還是傾向于周大夫王孫滿的那句“在德不在鼎。”就德行而言,諸葛亮可謂受之有當。“安炎鼎”這個描述足以讓這位良相和歷史中“伊霍”二人比肩,即使其所服務的蜀漢只有“一鼎”之隅。
書香之家常見“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一句,在德與書的選擇上將德放在首位,這也與民間“先成人,后成才。”的論調(diào)一致,即使在目前干部選用中,“德”的標準依然是頭項,“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也。”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zhì)干部隊伍》文章論述中,依然肯定嚴把德才標準的重要性。“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也是一種德,單單就這10個字讀來已然能感受到作者凜然無懼的秉性。有“明”一代,不僅出現(xiàn)于謙那樣的風骨之士,也出現(xiàn)過海瑞、楊繼盛一般的骨鯁之臣。海瑞與楊繼盛同為嘉靖一朝,其行事與品性足堪“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的佳譽,畢竟抬著棺材去參丹墀之上的權(quán)威之主不是誰都有這個膽量的,再說他的《治安書》,又何止于“辣手”。
相對于楹聯(lián),春聯(lián)更具有民間代表性,它所出現(xiàn)的時間也被人們定格,春聯(lián)作為楹聯(lián)的一種,它所代表的一般是年終喜慶和來年的期盼,少了以上楹聯(lián)的個人意志色彩,多了些民眾“大趨”。我曾遇到一個5歲孩童做春聯(lián)的景象,周遭人圍足有三匝,但書寫中的孩童猶如閑庭信步,執(zhí)筆慷慨恣肆。對聯(lián)內(nèi)容雖是提前準備好的一些吉祥頌禱之語,卻極盡大家之態(tài),觀摩之余難免令人心生欽佩。春聯(lián)作為年終必備,即使家容欠整也可令其門庭生輝。故而每至年末,就算徒費十里之遙,我也必翕然求訪。(漢鋼公司 戚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