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鋼城,還帶著些許寒意。仔細算來,這已是自己加入政工隊伍的第六個年頭。從一線崗位到政工崗位,從緊張無措到愈發篤定,視覺的變化或許能夠表達出不同的觀察與體驗。
初到·政工人員的快節奏、業務精。
高中時讀王蒙先生的短篇小說《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這算是對于“政工人員”的初印象。2018年3月,我通過公開競聘,進入龍鋼公司軋鋼廠政工科,成為一名政工員。彼時,對政工人員的印象有兩點,其一:快節奏。記得第一天去政工科報到時,剛到辦公室門口,就聽到屋內此起彼伏的接打電話聲、未接電話的“催促”鈴聲。敲門進入后,看到的便是一派繁忙景象,或在耐心細致對接溝通,或在苦思冥想伏案疾書……當我辦完轉崗手續,退出來后,感覺是脫離了一個高壓環境,在門外不自覺地長舒一口氣。其二:業務精。對于政工人員而言,業務精是立身之本。對政策不明白、吃不透,對程序搞不清、拿不準,干工作就會很吃力,有時甚至連個電話都接不好。當時有位職工的父親去世,職工給辦公室打電話咨詢相關政策。我一時語塞、接不上話,好在旁邊有位“老政工”把電話接了過去,為他做了詳細介紹。“老政工”對答如流,讓我心生羨慕,成為政工戰線上的“多面手”也成為我的工作目標。“提筆能寫、開口能講、問策能對、邁腿能干”的能力標準也激勵著每一名政工人員不斷探索求知。
摸索·政工人員的愛較真、善學習。
隨著政工工作經歷不斷豐富,我有了兩個切身感受。其一:愛較真。政工人員對文字材料的“較真”,我深有體會。記得剛開始負責黨建工作時,第一次參與材料起草,與我一起負責的一名“老政工”先是打開word文檔,行云流水操作了一遍,但文檔上仍是空白。我比較好奇,問她剛才是什么操作。她脫口而出:“頁邊距37、35、28、26,首行縮進2,行距28……”當時似懂非懂,直到后來自己寫材料、寫總結,也養成了同樣的習慣。還有對于“程序環節”的“較真”,各類會議組織或者活動策劃,提前做好工作方案,然后幾個人一起,對各環節進行“預演”再對方案進行完善,確保流程緊湊科學。其二:善學習。2021年,產假結束我繼續回到政工隊伍,彼時公司宣傳方向從傳統的文字報道向新媒體視頻傳播加強。為加強分廠宣傳隊伍力量,緊跟公司宣傳方向,我開始負責單位視頻工作,面對空白的技術“壁壘”,我沒有退縮,而是通過新媒體軟件自學剪輯,快速掌握了視頻剪輯要點,制作了《有夢想,一起追——致敬所有政工人》《青春正好 大有可為》等40余部視頻作品。
融入·政工人員的高站位、務實效。
時至今日,進入政工隊伍六年有余,經歷無數個“5+2”與“白加黑”,讓我面對復雜棘手的工作任務不慌神、有思路、有底氣、有信心。其一:高站位。作為政工人員,承擔著組織、宣傳、企業文化、職工服務等工作,要始終牢記“事無巨細如戰場”,在一字一文、一會一事上一絲不茍、極端負責。在日常工作中,遇事要善于想要求,辦事要善于想規矩,不斷強化斗爭精神,搶占先機、把握主動,發現新情況、拿出新辦法、解決新問題,在關鍵時刻不失位、不失責。其二:務實效。堅持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為解決員工“換裝難”“整理難”“收納難”等問題,跑現場、做調研、選地址,群策群力為員工新建更衣室,不斷改善員工辦公生活環境。
能夠成為一名政工人員是一種榮譽,能夠在政工隊伍中得到鍛煉是一筆財富。面對未來,我將與我的政工戰友們繼續在“政工山海”中踏浪前行。(龍鋼公司 郝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