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學時,曾讀過一篇語文課文《桂林山水甲天下》,文中對桂林山水的寫意,讓我非常神往。作為北方人,我所見的山巍峨險峻、連綿不斷、大氣磅礴;水奔流不息、一瀉千里、卷起千堆雪。所以桂林,曾是我兒時的一個夢,我想看看漓江秀美的水,看看兩岸清奇的山,看看怪誕的鐘乳石,終于,我來到了這里。
一路上,對于桂林的山水有無限的想象。但一到象鼻山,我還是被眼前的景致驚呆了。山,突兀在眼前,像一頭巨象,悠閑地邁動著粗重的四肢,而鼻子則深深地扎進水中,久久不肯出來,象鼻與象腿之間有一洞,渾圓空明,宛若一輪明月,故名“水月洞”。每每皓月當空,水中、天空明月兩輪,波光粼粼,滿江泛銀,實在是“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這里不僅自然景觀奇特,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洞中及周邊崖壁上發(fā)現(xiàn)有不少的摩崖石刻,如明朝張孝祥的《朝陽亭詩并序》、范成大的《復水月洞銘》以及陸游的詩詞手札。
而乘坐竹筏漫游漓江之上,則是我永不能忘的回憶。漓江的水,那么靜、那么清、那么綠,像翡翠、如鏡子,如同翠綠的玉帶鑲嵌在崇山峻嶺之間,如詩如畫,如夢如幻;山,是那么奇、那么秀、那么險,如新生的竹筍,如老人、如翠綠的屏風,又各不相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遠處,山影綽約,如同淡墨輕描,近處,水面波光粼粼,清澈見底,山水相依,漁舟唱晚,云影波光,這是攝人心魄的極致山水盛宴。“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正是唐代大詩人韓愈對桂林山水特征的寫照。
離開漓江的柔美,轉(zhuǎn)向龍脊梯田,這里展現(xiàn)的是另一番壯麗景象。如同大地上的五線譜,記錄著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旋律。綠色的稻浪翻滾,層層梯田如同綠色的波浪,生機勃勃;站在龍脊山頂上,放眼望去,山脊柔和,梯田盤旋,重重疊疊,彎彎曲曲,仿佛是一座巨大的天梯,緩緩地向田邊展開;又如潮水般涌起,波瀾壯闊、排山倒海。清新與壯闊交織在一起,力與美張揚飛灑,令人震撼。
登上相公山舉目遠眺,看一場絕美日出,仿佛是大自然的恩賜。清晨的霧氣彌漫在江面上,形成了一片仙境般的景象。而當太陽漸漸升起,金色的陽光穿透霧氣,灑在江面上,那一刻的美麗仿佛凝固了時間。
桂林的美不僅僅在于山水,還在于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這里的人們與自然相依相扶、互相照應、互相理解。他們在青山綠水間種下了一顆顆綠色的種子、生長的作物與樹木同歌、古木成蔭的山脈庇護著繁衍生息的人們……這就是桂林,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散發(fā)出無盡的魅力。這里的每一個角落,都有故事等待被發(fā)現(xiàn)。無論是山間的古寺、水邊的漁村,還是街頭的老樹、巷子里的老店,都充滿了歷史的痕跡和文化的積淀。
旅行的意義,不就是和這些美好相遇嗎?讓我們繼續(xù)探索這片美麗的土地。去發(fā)現(xiàn)更多的故事和傳說、去品嘗更多的美食、去感受更多的文化和風情。讓每一次的旅行都成為一次心靈的旅行、讓每一次的探索都成為一次成長的經(jīng)歷。(韓城公司 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