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腿弓、后腿繃,身體自然前傾,隨著銼刀在羅海生手中平穩地反復推拉,刀刃下的鐵圈被打磨平整,鐵屑四濺……在陜鋼集團龍鋼公司煉鋼廠天車維修車間,鉗二班班長羅海生正忙著對減速機零部件進行加工。
作為一名80后鉗工,羅海生在匠心逐夢這條賽道上,憑著堅定的信念、滿腔的熱忱和實干的行動,實現了從設備維修“小白”到“藍領精英”、從“行家里手”到“技術能手”的雙重轉變,完成了從一名普通鉗工到“大工匠”的華麗進階。
磨礪實踐:技術日益純熟的艱辛歷程
銼配是鉗工的基本功,是衡量技藝高低的試金石。羅海生對此尤為重視,為打下堅實的技能基礎,他投入了比其他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車間里,他總是不知疲倦地操作著各種鉗工工具,無論是銼刀、鋸子還是砂輪,他都一一嘗試,勤學苦練。每當有空閑時間,他都會主動向師傅請教,虛心學習每一個細節和技巧。在休息之余,他將全部精力投入鉗工技術鉆研中,翻閱鉆研《鉗工》《機械原理》《夾具設計》等書籍,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不斷思考探索。在基本功的錘煉中,每一個零件、每一個配件,在他的眼里,都被視作藝術品并精雕細琢。為把每個配件打造得分毫不差,他不厭其煩地苦練鉗工基本功,銼、削、磨、拋……直到形成肌肉記憶,對鉗工工具運用自如。
匠心鉆研:對設備難題的不懈追求
天車維修班肩負著67臺天車、170余臺在線減速機及附屬設備的維護任務。羅海生以愛崗敬業、高度負責的態度,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充分發揮領頭羊作用,積極完成設備維護任務。
針對煉鋼新區240噸行車更換主鉤減速機這一艱巨任務,需在極短時間內完成加熱校正天車端梁側、去除原有加強板、打磨焊縫坡口、焊接并再次打磨平整等一系列復雜操作。狹小的作業空間,羅海生不顧蹲、趴、跪的艱難姿勢,汗水浸透衣衫,但他仍全神貫注進行焊接,最終高效完成任務,確保了天車安全運行。近幾年,他成功攻克了天車減速機漏油、大車行走機構振動大等難題,展現了能工巧匠的卓越才能。他提出設備技術改造項目10項,解決小改小革72項,參與檢修項目近百項,累計創效140余萬元,為企業生產穩定運行和轉型發展提供了堅實技術保障。
千錘百煉:全力以赴磨精度攀高峰
“賽場如戰場,即便技藝再高超,若無法發揮出來也是徒勞,只有把握每一次機會,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才華……”羅海生不僅這樣說,更是這樣實踐的。他參加的每一項賽事都全力以赴,追求完美極致。
2024年6月,他代表龍鋼公司參加渭南市首屆職業技能大賽,在眾多杰出選手中,他冷靜應對,最終以出色的表現榮獲鉗工賽項第一名。10月份,他參加陜西省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他深知,“鉗工技術的比拼講究精準,同時非常消耗體力,考驗著手與眼的協調以及頭腦的清晰判斷……”在高手如云的對決中,勝負往往只在毫厘之間。因此,他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勤奮學習、刻苦訓練。白天,他苦練銼削技藝,每日揮汗如雨,上百次的銼削練習只為提升精度、磨合手感。夜晚,他則埋頭于書海,廣泛涉獵相關書籍資料,深化理論功底。最終,在激烈的角逐中,羅海生榮獲“陜西省技術能手”稱號。
精心培養:“傳幫帶”精神薪火相傳
“天車環境錯綜復雜,你們應從基礎學起,融合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為加速新員工掌握設備精髓與維修技藝,他傾囊相授,將自己多年來積累的技藝傳承給徒弟。
為加速青工成長,他創新培訓模式,采取理論與實踐“三七開”的均衡教學策略,建立不定期考核機制,通過定期或不定期考核,精準掌握每位徒弟的學習進度和存在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提供個性化指導。對于表現優異的新員工,羅海生給予表揚,并在班組內部進行表彰,極大地激發了新工的學習熱情與進取心,形成良性競爭氛圍。(龍鋼公司 鄧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