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龍鋼公司煉鐵4#高爐平臺,出鐵口鐵水奔流,出鐵時溫度達1400℃……帶班工長米斌斌,就這樣在高溫高強度作業環境中堅守了十六個春秋。如今,他被陜西省機械冶金建材工會授予“陜西產業工匠人才”榮譽稱號,實至名歸為大家豎起了學習的標桿。
煉鐵先“練人”
阻燃服、防護鞋、防塵口罩、防熱帽、防護鏡、厚手套,以及四季不離身的秋衣秋褲是煉鐵爐前工人的標配,作業時汗水像斷了線的珠子,順著安全帽滴在操作手柄上,白色的阻燃服上經常印出汗漬“地圖”。
“這么多年來,擁有這樣的一身裝備,是我篤定了的青春信仰!”拿得出手的冶煉高質量鐵水“絕活”,是米斌斌始終如一的堅持。為快速提升業務能力,他班中學習操作要領,空余時間研讀技術資料。每天接班后首要任務便是觀察原燃料變化,對每個煉鐵高爐風口的明亮程度、回旋區大小、鼓風動能、煤氣流的分布做出判斷,然后與師傅、當班工長“比武”,就這樣日積月累練就了他的“火眼金睛”。2018年9月,因過硬的專業操作技能,他被推選參加全國“首鋼杯”職業技能競賽,在這場“鋼鐵奧運,齊聚首鋼”盛會中,他憑借自己扎實的業務功底,取得第42名的優異成績。同時,他還取得鋼鐵冶金工程師和高爐煉鐵技師職稱。做人的耐心、工作的沉穩、遇事的冷靜,讓米斌斌挑起了冶煉優質鐵水的“大梁”。
攻關先“攻藝”
2018年年初,他成為3#高爐工長,擔負起護爐工作。在這場攻堅戰中,他堅持用工藝統領全局,時刻關注爐前操作的難易程度、爐況是否順行、渣鐵的流動性等。他日夜堅守,做到眼前有高爐,心中有爐型,爐內的每一種變化都在腦海中模擬很多遍,積極平衡爐溫、穩硅降硅、快速打通中心氣流……一系列操作一氣呵成。不僅如此,他在思想上樂于接受質疑、行動上敢作敢為、方法上善于探索,最終圓滿完成長達8個月的護爐任務,實現鐵水合格率100%,鐵水一二級品率95.87%,送煉鋼鐵水合格率99.95%的優異成績。
2020年3月,5#高爐安全停爐大修,他經過前期勘察、研究,對高爐各項參數及指標如數家珍,帶領員工一起精準放爐缸殘鐵、清爐內殘渣鐵、拆風口套、澆注爐缸,協調安排烘爐、裝木材、完成高爐打壓試漏等工作。經過24天的晝夜奮戰,圓滿完成5#高爐大修任務,創下龍鋼公司歷史上大修開爐最短的紀錄。
創新先“守正”
愛鉆研是他的一個特質。2024年初,在2#高爐提高生鐵硅合格率QC攻關項目中,擔任副組長的他,牽頭成立攻關小組,并結合統計表和排列圖,將2023年硅偏差與行業、內部高爐進行對比,遇到難點和瓶頸問題,他及時翻閱專業書籍尋求破解路徑,應用魚骨圖分析,找準可挖潛的空間,最終通過加強爐況管理,提高標準化操作水平,精細爐前出鐵過程,穩定原燃料質量等舉措,實現爐況穩定順行。為解決爐前出鐵鐵口噴濺難題,他還積極聯系外協壓漿作業團隊,共同商量解決對策,將壓漿料材質調整為軟質流動性較好的碳質材料,采用從鐵口孔道兩側壓漿的方式,通過多次試驗對比,此方法簡單、高效、便捷。與此同時,他迅速將實踐結果編撰成推廣應用方案,經專業管理小組驗證,現已在其他高爐推廣應用,且效果良好。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從“工”到“匠”的蛻變之路,米斌斌用了16年時間。如今,他更喜歡大家稱自己是一名“匠人”,一名步履鏗鏘、操作嫻熟、秉承匠心的煉鐵“匠人”。(龍鋼公司 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