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造就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企業長遠發展大計。今年來,漢鋼公司煉鐵廠以集團及公司“三會”精神為指引,下大力氣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速青年人才創新政策的“磁場”,優化選育“量尺”,厚植人才“沃土”,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積蓄內生動力。
廣育人才,完善培養體系,構建引招青年創新人才“磁場”
事業因人才而興,人才因事業而生。該廠始終把人才隊伍建設擺在重要位置,積極搭建“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平臺。
“現在,工作該怎么干,要達到什么標準,一目了然!這既增加了直觀性和趣味性,又節省了學習時間,技能提高得也快。”剛成為主操的水泵工孫世龍對筆者說到。
為給青年職工搭建成長平臺,該廠充分發揮黨建優勢,在人才培養、評價、選拔、使用、激勵等方面下功夫,多點開花,營造技能人才成長和作用發揮的良好環境,釋放職工的創新潛力、創造動力,用技能服務煉鐵生產。同時,該廠把技能人才作為主要評選對象,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理念,促進優秀技能人才脫穎而出,對職工的小發明、小創造、技術創新給予不同的獎勵,提高職工的榮譽感、自豪感、責任感。
提升質效,創新激勵機制,優化選用青年創新人才“量尺”
“1#高爐渣處理皮帶清洗水改造項目、2#高爐熱風爐3#三岔口增加紅外監控設施項目等均已通過公司審批。”該廠讓職工主動開動腦筋,發揮“奇思妙想”,對有重大技術創新、技改難題攻關、帶頭破解生產一線“卡脖子”問題的職工加大獎勵,并作為技能人才的等級評定、選人用人優先機制、職務晉升、評先樹優的重要考核條件。
此外,該廠還以“試玉要燒三日滿”的慧眼把好苗子選出來,著力破除制約人才發展的藩籬,讓人才在不同崗位得到合理的回報,避免用一把尺子量人才、用人標準“一刀切”,全面打通管理、技能兩條通道, 堅持“輸血”與“造血”并重,培植好育才儲才的厚沃土,讓“小樹苗”成長為“大森林”。
激發活力,暢通流動渠道,厚植培育青年創新人才“沃土”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該廠以降本增效為主線開展各項工作,引導青年人才圍繞降本工作中的短板弱項開展技術攻關,舉辦各專業組培訓班,創新授課形式,打破時間、地點的限制,實行現場授課、模擬教學、“實戰”演練等形式,實現技術操作水平的提升。
“降本工作還是要靠人來完成,我們開展一些列技能提升項目,也取得了實效。”節約一度電、少用一根鉆桿、修復一個閥門……將成本指標進行量化,該廠結合生產實際,讓青工深入現場查看影響成本得瓶頸問題,以便更加明確各工序各項成本指標,對水消耗、電耗、煤氣消耗、壓縮空氣消耗、備件油料消耗等嚴抓嚴控,不斷優化工藝操作,通過明確目標、細化措施、剛性考核,在運行過程中查漏洞、補短板,不斷提升生產經營控制水平。
人在事上練,刀在石上磨。后續該廠將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和保障能力,為青年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競展風采的廣闊舞臺,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人才基礎。(漢鋼公司 崔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