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基業,人才為先。企業的硬實力與軟實力,歸根結底依賴于人才實力。一直以來,龍鋼公司始終將人才培養視為企業發展的命脈,通過發揮勞模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在創新創效方面的示范引領作用,持續在技能育人、匠心育才上出真招、出實招、出新招,鍛造出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隊伍。
以“新”育才,推動人才發展
新質生產力的形成,歸根結底依賴于人才。龍鋼公司大力推進學習型團隊和后備人才梯隊建設,通過實施“2261+N”人才培養體系,將工作任務分析、培訓課程開發、學習項目設計等深度融合,促進各類學習路徑的集成應用,保障人才培養工作的系統性和連續性。通過“精英專班”“名師帶徒”等培養模式,與“長板凳計劃+充分授權+輪崗交流+進修深造”等模塊有機組合,不拘一格地為技術人才搭建立體式的綜合素養提升平臺。
同時,充分發揮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勞模工作室、天車培訓基地、鉗工訓練室等作用,堅持開展“一月一賽”“一季一賽”技術比武、微課大賽、內訓師大賽等活動,實現培、練、訓、考“四位一體”協同發展,為專業技術人員及技能人才鋪設成長的“快車道”,使人才“軟實力”轉化為企業逆勢突圍的“強動能”。
以“智”塑才,激發人才潛能
“這個月的技術降本項目你申報了嗎?”“這個月我申報了《異常爐次堆垛及過渡坯管控》和《高鐵耗下廢鋼料型調整》兩個創新項目,上個月通過審核,還拿到了300元獎勵。”近期,一線技術人員對創新成果申報的討論十分熱烈。
創新的源頭在哪里?龍鋼公司注重挖掘一線職工創新潛力,在內部推行交流式成果匯報模式。從安全管理、標準化操作、修舊利廢等方面入手,由各職能專業組進行評選,并將結果與個人KPI指標掛鉤,引導廣大職工集思廣益,積極開展小改小革、金點子、“五小”創新等經濟技術創新創效活動。先后完成《高配比褐鐵礦與磁鐵礦優化協同燒結技術研究與應用》《煉鋼一體化智慧管控平臺研究應用》《軋鋼冷床余熱回收技術應用》等40余項研究成果,為企業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技術保障和創新驅動力。
以“技”強才,加速人才孵化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龍鋼公司順應陜鋼集團改革大勢,依照“兩類六層”原則,為技術序列人員構建起從專工助理到首席工程師的階梯式上升通道,大力推進科技人才改革。
以“不等結果、主動出擊、嚴抓過程、夯實責任”為要求,給聘任人員出課題、壓擔子,用業績和指標評價專業能力,激發其攻堅克難的潛能,為企業培育出一批行家里手。同時,運用“賽馬”機制,以結果論英雄,以業績論能力,給真擔當、敢作為的人員提供更多機遇和更高榮譽,形成自上而下揭榜掛帥、追趕超越、爭樹標桿的競賽熱潮。先后有多名技術人員走上了管理崗位,涌現出“全國勞動模范”薛小永,全國技術能手、“三秦工匠”、陜西省首席技師馮建斌,第四屆“陜煤工匠”、渭南市“五一勞動獎章”楊文學等一批又一批技術創新領軍人物。
未來,龍鋼公司將在人才培養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前行,持續為企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龍鋼公司 路芙蓉 李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