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級職代會暨2025年工作會精神引領下,龍鋼公司技術技能人才不斷增強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緊緊圍繞生產經營重點難點開展技術攻關,把自身技術優勢轉化為企業發展動能。
不斷求索的“老把式”
全國鋼鐵行業技術能手、陜煤集團首批特級技師趙忠峰是龍鋼公司設備維保團隊的“老把式”。他自創的“三點動平衡”方法在公司各工序風機轉子維修中廣泛應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技術創新的道路永無止境,通過不斷探索,努力解決新問題、創造新效益,是技術技能人員永恒的使命。”趙忠峰總是這樣嚴格要求自己,勇攀技術高峰。近期,他積極參與脫硫脫硝系統文丘里管縮頸改造、除塵風機節能改造等7個項目,在施工初期,他和項目組的同事們一起探討作業方案,運用自己的鉗工技術特長,積極尋求安全系數高、作業速度快、成本費用低的“最優解”。在試機過程中,他全程駐守現場,仔細調校每一個參數,詳細對比指標變化,最終實現電耗降低2萬kWh/天,煤氣消耗降低8000m³/天,達到了改造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勤學苦練的“硬把式”
閆豪是龍鋼公司能源專業工程師助理。作為一名95后專業技術人員,從最初對能源管理的懵懂,到如今的專業骨干,他用勤學苦練詮釋了工匠精神,完成了從“新把式”到“硬把式”的華麗轉身。
在生產檢修雙線運行期間,他一方面深入推進精益管理,堅持定期開展能源專班檢查,督促各用能單位嚴格執行峰平谷用電管理辦法,根據實時電價信息和生產任務,精準管控各類能耗設備,有效避開用電高峰;積極研判電力市場化交易規則,充分發揮煤氣柜和發電機組聯動作用,抓住“峰平谷”曲線特性調整發電量,實現“削峰填谷”巧發電、精打細算少用電。另一方面,把檢修工作和能源創效緊密結合,緊盯檢修進度,強化過程管控,結合系統變化精準測算煤氣平衡和電力負荷與檢修工期的動態關聯,以小時為單位倒排檢修節點,提前完成發電機組檢修任務,規避了電力系統最大需量攀升風險,創效50余萬元。
變廢為寶的“巧把式”
能用舊不換新、能修復不廢棄。鉗工專業技師薛智全立足崗位、注重細節,將降本增效的“金點子”轉化為應對挑戰的“真招數”,讓一個個廢舊物品煥發新生,用一項項節支妙招助力企業降本增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節約答卷”。
近期,針對軋鋼廠連接冷床主軸配重塊易出現脫焊故障,影響生產順行的問題,薛智全和機加技術人員利用廢舊材料開展技術攻關。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在機床上對配重塊進行擴孔與銑制操作,將焊接方式改為螺栓連接,修復改進后,不僅有效解決了原有脫焊問題,保障了生產穩定順行,而且每月可節約零部件費用3萬元。同時,扎實推進外委轉內協、施工工藝創新和“縫補再造”工程,牽頭成立攻關小組編制討論方案、改進鉗工和焊工制作工藝,先后完成了質檢大樓除塵裝置改造、電除塵風機房冷卻系統改造等10項支援檢維修項目,自主開展修舊利廢項目29項,顯著降低了人工、材料等費用,創效70余萬元。(龍鋼公司 賈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