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源切斷后掛牌了吧?”“把扳手給我。”在龍鋼公司物理實驗室,趙貴勤邊給拉伸機體檢邊說道:“定期給設備做體檢是防患于未然的關鍵,作為設備醫生,我們不應該只是‘救火隊員’,更應該預判到未知的隱患。”
趙貴勤是龍鋼公司檢驗計量中心一名精密設備專業技師。參加工作28年來,他累計解決設備重大技術難題20余項,完成技術創新成果10余項,創效200余萬元,先后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6項。“我們的工作就是給設備‘治病’,先發現‘隱疾’,再診斷‘病因’,最終徹底根除‘隱疾’,確保設備安全穩定運行。”趙貴勤如是說。
上醫治未病 我們不僅僅是救火隊員
將紅外碳硫儀的氣體流量調至2—2.8L/min,重新放入標樣開始檢測,趙貴勤緊盯著顯示器,觀察著數據的變化,屏息凝神。
對于公司70多臺價值3000余萬元的關鍵檢測設備,哪個時間段哪臺設備會出現“頭疼腦熱”狀況,趙貴勤都門兒清。之所以能做到這樣,是因為趙貴勤打心底里把設備當“朋友”。
自1996年參加工作,趙貴勤就開始從事設備維修工作。他清楚地記得自己參與維修的第一臺精密設備是火花直讀光譜儀。當時,趙貴勤跟師傅一起收集、查閱技術資料,一點一點“把脈”光譜儀關鍵部位的健康狀況,給光譜儀做全面體檢,找出“病灶”、開出“藥方”,最終找出了直讀光譜儀鋼樣激發后激發點發黑的原因。“當時我們是第一次自主維修精密設備,仔細研究設備的每一個部件,清理氬氣火花臺出口管路,排放廢氣管子,確保其不漏氣。現在這些都在日常維護中,我們增加了設備養護頻次,做到了提前預防,設備故障率也較之前降低了30%以上。”趙貴勤分享道。“上醫治未病,我們的工作重點就是要向兼顧預防性養護轉變,不能等設備‘病了’再診治,而是要時刻掌握設備運行狀況,隨時排除可能的隱患。”
治標更治本 要讓設備“快樂”工作
“從這些設備出來的數據不是用于生產指導,就是用于貿易結算,甚至是‘禹龍’品牌權威的‘身份證’,誰能保證設備的丁點問題對數據不會產生影響?”師傅的教誨趙貴勤一直謹記在心,“這些設備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要圍著設備干工作。”趙貴勤非常認同這一觀點,也因此總結出要徹底消除設備隱疾,就必須對設備進行系統性改造提升,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堅決不行的。
3年前,公司鋼后檢化驗設備一直是外委維修,每年維修費用高達30余萬元,對于這種哪里有病醫哪里的處理方式,趙貴勤下定決心要糾正過來,從根本上解決爐前風動送樣系統常見問題也就成為趙貴勤小試牛刀的落腳點。
“趙工,聽說風動動力系統改造后,在滿足系統設計要求的前提下,送樣時間也提高了20秒,接下來你先對馬弗爐進行改造提升吧。”第一次嘗試對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并取得成功后,各崗位紛紛向趙貴勤拋來橄欖枝。而按照自己對各設備運行情況的判斷,趙貴勤將接下來改造提升的設備逐一羅列出來,先后完成了重點關鍵設備電鏡、GYW/50彎曲試驗機、馬弗爐等的技術提升改造,讓不同崗位的設備都實現了輕裝上陣。
開辟新途徑 為設備培養更多“醫生”
“這個專家系統就像是一個時刻坐診的醫生一樣。”說話的同時,趙貴勤登錄系統開始演示。“這既是設備維修的一個標準化作業流程,也可以說是‘操檢合一’的一部教材。現在對設備的每一次維護、維修,我們都采用視頻+圖片的形式進行記錄,對于新采購的設備,同樣可以將操作流程錄入其中,盡可能讓這個系統實現應查盡有。”
今年4月份,公司開始應用設備維修、維護系統。說起此事,主要還是因為趙貴勤的一次偷師學藝。當時,廠家技術人員正在對精密進口分析設備熒光儀進行維修,為了學到這一維修技術,他拿出手機現場拍照,隨后趁熱打鐵,對著照片將維修時的一些細節寫了下來,而這個“有心”之舉,讓趙貴勤茅塞頓開。“要是把自己維修時的過程也拍下來,然后對照片進行文字描述,不就可以方便其他人一起研究學習!”在網上尋找了一番后,趙貴勤下載了一個單機系統,經過一遍又一遍地練習,最終編撰出一套記錄檢測設備故障以及維修方法的“活教材”,方便崗位人員現學現用,及時消除設備故障。
“設備穩定順行就是最大的降本增效,保障設備順行就是保障生產。”對于趙貴勤來說,確保設備“健健康康”就是他的責任擔當,而現在,他又給自己定了一個新目標,為設備培養更多的專兼職“醫生”。(龍鋼公司 劉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