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長河奔涌向前,奮斗者的步伐永不停歇。長風萬里,新程開啟,新的一年,鋼鐵戰線上不同年齡、不同崗位的職工們懷揣著共同的目標,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凝聚起磅礴的力量,激發出無限的活力,在各自的賽道上奮勇爭先、一往無前。
28歲精煉工:破繭成蝶,以學為翼強本領。
隨著公司轉型升級,28歲的李沖由爐前工轉崗成為精煉工。面對全新的領域,他保持空杯心態,緊緊跟隨師傅的腳步,潛心鉆研精煉爐的操作要點。
復雜的冶煉工序和繁忙的工作節奏,沒有讓他退縮,反而激發了他的斗志。他為自己立下“四要”準則:設備要多看,難題要多練,知識要多學,經驗要多記。白天,他在生產一線,如饑似渴地學習生產工藝,反復揣摩操作要點;夜晚,他沉浸于書本,研究生產數據,探尋提升效率的方法。同時,他時刻關注行業動態和政策變化,將最新的冶煉方法和操作標準銘記于心,在公司搭建的舞臺上持續綻放著屬于自己的光芒。
34歲鉗工:勇克難關,降本增效展擔當。
王冬,轉爐維修鉗工班班長。他致力于解決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設備難題,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針對鋼包烘烤器燒咀火焰達不到烘烤要求,造成鋼包烘烤效率低下等難題。他反復比對、研討,成功對鋼包燒咀進行了改造,將鋼包烘烤時間縮短了2小時,每年可節約煤氣費用3萬元,有效提升了鋼包使用率。
同時,他組織實施的爐前石灰料倉優化改造項目,將物料快速轉運到爐后電振料倉內,不僅方便了日常使用,降低了人員勞動強度,而且年可節約費用11萬元。他實施的爐體水管改造項目,既延長了管道的使用壽命,每年還可節約備件費用約3萬元。他用實際行動,為企業降本增效貢獻力量。
41歲安檢員:創新突破,守護設備保安全。
剛剛進入不惑之年的安檢員解寧寧,一上班就背著工具包開始點檢設備。作為在轉爐維修戰線工作二十年的“老將”,他始終秉承“從事設備點檢,不怕發現問題,而是要善于解決問題”的理念,每天對設備進行仔細檢查。他通過“摸、聽、看、查”四步診斷法,精準地發現設備存在的問題:摸摸設備本體的溫度,判斷是否正常;聽聽軸承轉動的聲音,辨別是否有雜音;看看螺栓是否松動,確保設備穩固;查看安全防護措施是否落實到位,保障生產安全。
面對在線鋼包底吹透氣性差等難題,他勇于創新,設計在鋼包平臺加裝一根底吹反吹管,成功增強了鋼包的透氣性。改造后,鋼水合金化吸收率和成分均勻性大幅提升,每年可為企業創效8萬元。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為企業安全生產和高效運行保駕護航。
53歲責任技師:匠心傳承,培育新人鑄未來。
“合金的配加要根據不同鋼種的要求及時調整。”正在指導新工操作的,是53歲的煉鋼責任技師楊文學。
他在煉鋼崗位上辛勤耕耘了三十多年,是煉鋼工藝技術的硬核擔當。他從基層崗位起步,邊學邊干、邊干邊悟,三十年的積累沉淀,讓他擁有了豐富的煉鋼經驗和精湛的技術。作為“陜煤工匠”,他不僅業務水平精湛,綜合素質也極高。新員工入職后,他積極投身于“師帶徒”工作,從專業理論學習到實操技能訓練,從參與創新實踐到競賽促技能提升,他全方位為新員工答疑解惑。他實施的“日常組織學,平時設題練,關鍵時刻用”等培訓方式,幫助新員工迅速融入崗位,助力青年員工成長成才,為企業特種崗位人才梯隊建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龍鋼公司 徐云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