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物競發(fā),鋼城也被注入了蓬勃的活力,放眼望去一片如火如荼的“播種”景象。瞧,一群鋼鐵人踏著春的腳步開始忙碌起來。他們用汗水澆灌希望,用雙手鑄就輝煌,以實干為筆、以擔當為墨,奮力書寫“春天的故事”。
12分鐘 在千萬次冶煉中不斷突破
在5#轉爐平臺上,爐火歡騰跳躍奪目,在盎然春意中肆意綻放著光與熱。爐長王程龍正忙著查看當班爐襯測厚、渣料配比、堿度是否達到要求。
“一定要控制好槍位,保證合適的出鋼溫度。”回到操作室,他全神貫注地操控旋鈕,根據冶煉數據變化,不時調整冶煉槍位、溫度及渣料加入,他密切觀察冶煉期間的火焰,細密的汗珠附著在臉頰上,卻絲毫沒有分散他的注意力。
12分鐘吹煉完成,他立刻起身沖出操作室,直奔爐后,隨著爐身傾斜,他熟練地加入合金、碳粉及其它物料。爐前工們各就各位,擋渣、取樣、看成分,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爐口竄出的火焰愈發(fā)熾熱,那是春天的希望在燃燒,是奮斗的力量在奔涌。忙碌的冶煉過程,為鋼城的春日奮進奏響了激昂的前奏曲。
1550℃ “我”是離“你”最近的人
春天的戶外,陽光明媚、微風和煦。連鑄平臺巨大的爐眼火光四射、鋼水翻滾,散發(fā)著絢麗的光芒,五個鋼流在火紅的套管中穿過,平穩(wěn)有序。
站在澆鑄平臺的中包工陳飛,身旁不足兩米便是1550℃的高溫鋼水,炙熱的鋼水將他的臉龐映得通紅,身后的鼓風機“呼呼”作響,吹出的熱風裹挾著鋼水的熾熱,彌漫在整個平臺。
他徘徊在五個鋼流之間,仔細觀察著每個流次的澆注情況。他聚精會神、全神貫注,仔細觀察液面,時不時將保護渣加入結晶器內。“快、快、快”陳飛提著烤得發(fā)紅的中包套管快速向舊套管奔去。舊套管快速卸下,新套管立即戴上,瞬間鋼花四濺、璀璨奪目,更換完成后一條條“火龍”從連鑄機里蜿蜒而出。在平凡的崗位上,他用責任與擔當播種著新年的新希望。
逐光AI路 “數智青春”煥新程
“抓緊時間維修信息化系統(tǒng),盡快完善所有程序和數據,半小時后開始試運行。”面對近期繁重的生產任務,為了保證生產節(jié)點,自動化小組成員張兵帥在精煉爐認真調試系統(tǒng)參數。
作為自動化小組成員,張兵帥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骨子里那股不服輸的勁頭,讓他在面對困難時從未退縮。用他的話說,生產工作無小事,小到零部件選型,大到設備拆解安裝,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關乎著生產的順利進行,安全技術措施更是容不得半點馬虎。他利用檢修機會,引進實施鐵水連續(xù)測溫、爐內激光可視等技術,組織開發(fā)天車吊鉤AI識別技術、精煉爐二級系統(tǒng),借助AI識別技術,天車在運輸鋼水精煉過程中無需地面指揮,通過先進的圖像分析技術與精準操作相結合,便能自動完成掛鉤脫鉤動作。這一創(chuàng)新舉措,極大降低了掛鉤脫鉤的安全風險,為企業(yè)發(fā)展注入科技新動力。(龍鋼公司 趙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