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梅傲霜雪,江山分外嬌,嬌不在沁人的清香,而在于執(zhí)著的傲骨。在龍鋼公司生產一線,有這樣一群女工,她們跨越不同年代,卻懷揣同樣的熱忱,扎根崗位,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企業(yè)發(fā)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巾幗力量,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奮斗樂章。
經驗沉淀,70后的堅守與傳承。
喬亞敏是名70后機加工人,在銑工崗位上已經默默耕耘了15年,是軋鋼廠棒二機加班組當之無愧的元老級員工。平日里,她默默忙碌在銑床周圍,寡言少語,但一旦有人問起她的職業(yè),她便立刻熱情起來:“你瞧,這就是銑床,它就像一位精準的雕刻師,按照月牙槽銑削參數(shù)要求,把加工好的槽銑削成合格備輥。你可別小看這操作面板,上面的每一個按鈕,都關系著加工的精度和質量,一點都馬虎不得……”
記不清有多少青工是在她的指導下成長起來的。在團隊里,她經驗豐富、技術過硬,是大家信賴的“強姐”。在工作中,她始終保持高度的責任感,嚴格遵循軋輥加工標準,哪怕是最細微的尺寸偏差,都不放過。她宛如不知疲倦的晨鳥,永遠最早到崗、打掃衛(wèi)生、檢查設備、準備開工……一天工作結束后,她沒有絲毫懈怠,有條不紊地清理機床,為第二天工作做好準備。沒有驚人的言論,喬亞敏十五年如一日,在平凡的銑工崗位上默默奉獻,用精湛的技藝和敬業(yè)的精神,傳承工匠品質,詮釋堅守力量。
兢兢業(yè)業(yè),80后的創(chuàng)新和擔當。
80后的張東霞是一名經驗豐富的銑工,也是團隊的“主心骨”。每當同事在加工中遇到棘手問題,她總是熱情相助,憑借豐富的經驗迅速找到癥結并給出解決方案。在她的工作服口袋里永遠裝著一個小本子。這是一個裝滿奇思妙想與寶貴經驗的百寶箱,別看本子不大,但作用卻不小。每天來到崗位,她第一件事情就是掏出小本子,查看前一天工作中記錄的問題,隨后,圍繞這些問題,在機床邊反復調試、研究。嘗試不同的切削參數(shù),每調整一次,她就在本子上詳細記錄下調整后的效果—轉速、進給量、切削深度的變化。經過無數(shù)次的嘗試與記錄,她逐漸摸清了機床的“脾氣”,積累了一套獨特的銑床操作技巧。小本子上密密麻麻的字跡,見證著她在銑工領域的一路成長與突破。
在她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銑工也開始隨身攜帶小本子,傳承著這份對工作的認真和執(zhí)著,用敬業(yè)、孜孜不倦彰顯青春之美,描繪出一幅美麗的畫卷。
勤學善思,90后的拼搏與突破。
90后的孫瑩也是棒二機加班組的技術骨干。2020年休完產假的她步入新的崗位。面對新環(huán)境,起初,她也忐忑不安,但是好強的性格又不允許自己放棄。付出就有收獲,她憑著一股韌勁,短短半年便熟練掌握了銑床操作技術,成為銑工中的佼佼者。面對成績,她戒驕戒躁、腳踏實地、繼續(xù)向前。面對數(shù)控銑床程序全面升級,看著廠家的技術員改動一個小小的編碼就讓機床隨之聽命運作,她對程序編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隨后,她主動與廠家技術員溝通,向老師傅請教,借閱銑床操作說明書和編程手冊,潛入專業(yè)知識的海洋。短短兩個月后,她將一個個指令代碼編寫成程序段,并輸入機床調試,在不斷試錯和驗證中,最終成功掌握了數(shù)控銑床編程方法,并結合具體的實際應用,使得月牙槽的加工生產效率和質量大幅度提高。
沒有所謂的天才,只是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孫瑩用數(shù)年的刻苦學習,從一名機加“小萌新”蛻變?yōu)?ldquo;行家里手”,鐫刻下獨屬于她的耀目篇章。(龍鋼公司 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