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風拂,萬物煥生機。在十里鋼城,職工們忙碌的身影,穿梭于廠房之間,他們以奮斗為筆,汗水為墨,將一幅幅春耕畫卷,在漢鋼這片熱土上徐徐展開。
他們是精準決策的“指揮中樞”
在漢鋼公司煉鐵工序鑄運作業區生產現場,用“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來形容值班員再貼切不過。在寬敞的鑄運指揮中心,一塊約10㎡的LED電子大屏上,鐵運線相關的各類信息如潮水般涌動,密密麻麻的數據仿佛在為占據一席之地而“激烈競爭”,令人眼花繚亂。然而,他們卻鎮定自若,雙眼緊緊盯著屏幕上跳動的數據,迅速思考判斷,發出相應指令。“我們發出的每一道指令,都需要反復論證,所以平時工作中不能用任何一絲麻痹大意。”鐵運線上一輛輛罐車在軌道上呼嘯而過,仿佛一座“移動的鋼鐵熔爐”,將承載著希望的鐵水,送入下一道工序。
今年來,面對多次突發的生產狀況,他們總能憑借豐富的經驗和敏銳的洞察力,迅速做出精準決策,成功化解危機,為煉鐵的穩定生產筑牢堅實根基,成為同事們眼中可靠的“主心骨”。
他們是足智多謀的“降本智囊”
“他們愛學習、點子多,總能巧妙解決難題。”這是同事們對作業區成本管理小組的評價。在崗位上,他們思維活躍,工作積極主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鐵前成本管理的精細化、科學化貢獻力量。
“今天我們要從機車運行降費入手,認真核算,找出降費關鍵點。”工作中,他們始終圍繞降本增效的目標,深入挖掘成本控制的潛力,不斷拓展增效空間。他們精心制定作業區成本指標,明確各崗位的職責分工,結合生產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成本控制方案,將指標細化分解到每個班組,做到人人有任務、個個有目標。
今年以來,為將標準成本貫徹到每位員工,他們制定了與成本控制掛鉤的獎勵機制,讓表現優秀的班組得到實惠,使降本增效的理念深入人心。在他們的帶動下,該作業區形成了人人關注成本、個個參與降本的良好氛圍,大家你追我趕,共同為降低生產成本貢獻力量。
他們是工藝精進的“鐵前先鋒”
“如何提升鐵水運輸效率這個課題,是咱倆未來一段時間內鉆研的方向。”別看他們年紀輕輕,卻早已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突出的業務能力,成為同事們眼中鑄運生產工藝的“黃金搭檔”。他們能在這個領域嶄露頭角,靠的是對知識的執著探索和對工作的滿腔熱忱。
在攻克提升鐵水運輸效率項目上,他們發現現有運輸路線規劃存在不合理之處,導致運輸時間長、能耗高。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連續數周扎根在鐵運一線,詳細記錄每一次運輸的時間、路線、鐵水溫度變化等數據。經過大量的數據統計和分析,他們提出了一套全新的運輸路線優化方案。新方案通過調整運輸車輛的調度策略,采用更科學的循環運輸路線,減少了車輛的等待時間和空駛里程,不僅將鐵水運輸效率提高了15%,還大幅降低了運輸能耗,為企業節約了可觀的成本。(漢鋼公司 張永謙 鄧鐵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