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的鋼水在轉爐中沸騰翻滾,飛濺的鋼花如星辰墜落,轟鳴的機器聲與工人們的身影交織成一曲震撼人心的交響樂。廠房內沒有聚光燈下的華麗舞臺,但每一滴汗水、每一次技術創新、每一爐優質鋼水的誕生,都譜寫著新時代鋼鐵人最熾熱的“奮斗樂章”。
序曲:鋼花為序,點燃奮斗初心
凌晨3點,龍鋼公司煉鋼二區廠房主控室內燈火通明。爐長王宏斌緊盯著監控屏上跳動的數據。突然,對講機里傳來急促的指令:“氧槍高度調整,準備吹煉!”爐前工人們迅速就位,目光專注,臉頰上滲出的汗水順著安全帽繩邊緣滑落,與鋼花的熱浪融為一體。這是龍鋼廠房內最尋常的一幕,卻也是“奮斗樂章”的永恒前奏。
“煉鋼如煉心,溫度差一度,成分偏一點,都可能影響整爐鋼的質量。”王宏斌說道。從鐵水進廠到鋼坯下線,12道工序、240余項關鍵參數,容不得半點懈怠。在這里,初心是爐火映照下工服上的鹽漬,是夜班日志里密密麻麻的筆記,更是“煉好每一爐鋼”的樸素誓言。
第一樂章:熾熱·攻堅
2024年7月,精煉爐投產運行,同時煉鋼廠收到生產計劃單,肩負起開發HRB500高強耐腐蝕材料的重任。這種鋼材需在成分控制上精確到小數點后三位,對工藝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煉鋼廠工藝技術組及5#轉爐、6#轉爐團隊在精煉恢復持續戰斗30天后又投入緊張的品種鋼冶煉之中,這樣一堅守又是十多天。陜煤特級技師楊文學帶著團隊做了幾十種方案,對比了數百種數據。“那段時間,做夢都是元素周期表。”他笑著說道。
轉爐前,爐長們輪番上陣;精煉爐旁,技術員不時觀察鋼水翻騰和渣層細微變化;連鑄機下,老師傅們憑經驗精細觀察鑄坯形態……終于,在第20爐試驗時,化驗室傳來捷報:“成分全達標!”這一刻,歡呼聲蓋過了機器的轟鳴聲。
第二樂章:淬煉·創新
在5號連鑄機操作臺,擁有2年工作經驗的研究生常卓,正著手調試新引進的結晶器液面自動控制系統。過去,鋼水液面波動需要人工肉眼觀測,如今AI算法讓控制精度達到±1毫米。但智能化轉型并非一帆風順——系統試運行多日來,報警聲頻頻響起。
“機器再智能,也得靠人賦予靈魂。”常卓連同智能電控小組的同志們扎根現場,白天記錄故障數據,晚上模擬推演,硬是將系統響應速度提升了30%。
第三樂章:百煉·成鋼
2025年春節,車間內燈火如晝。為完成7200噸外購精煉訂單任務,煉鋼二區精煉爐啟動“52小時沖刺計劃”,團隊9個人,連軸轉2天半,相互交替,輪番休息,確保任務全部圓滿完成。為保障精煉全天候無故障運行,機修工段段長孫飛帶著工友們鉆進尚有余溫的設備檢修,安全帽被烤得發燙;天車工小趙在高空駕駛過渡3#行車連續作業8小時,用對講機哼起《咱們工人有力量》給大家打氣;后勤保障組送來熱騰騰的餃子,餐盒上貼著“辛苦了”的便簽……
當全部精煉鑄坯于第三天晨曉完成時,晨光正刺破云層。廠長在總結會上說道:“這不是鋼的勝利,是人的勝利。”
尾聲:鋼魂永鑄,樂章不息
今天的龍鋼公司,榮譽墻上又添新篇:固燃消耗、煉鋼灰耗等消耗類指標達到歷史最好水平,綜合成材率、鋼鐵料消耗、噸鋼綜合能耗等關鍵指標長期優于行業領先水平。但工人們知道,真正的“奮斗樂章”永遠在下一爐鋼水里——在煉鋼一體智慧化管控中心的藍色大屏前,在機器人自動測溫取樣時濺起的火花中,在青年突擊隊“向綠而行”的減碳攻堅誓言里。(龍鋼公司 閆侃平 樊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