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七點半,龍鋼公司檢驗計量中心熒光分析班班前會準時開始,一個扎著馬尾的身影正俯身核對當日的安全風險清單。“氣瓶存放區的防傾倒鏈要再緊固一遍。”“高溫室馬弗爐的電源線需要重新包扎絕緣……”翻開安全員姚寓萍那本磨得發舊的工作筆記本,密密麻麻的安全檢查記錄、隱患整改清單填滿了每一頁,卻唯獨找不到“平安”這個簡單的詞匯。面對同事的疑問,姚寓萍露出溫暖的笑容:“對我來說,平安不是寫在紙上,而是刻在大家規范作業的每一個動作里。”
326份“安全檔案”:為員工量體裁衣織就防護網
“小姚這安全檔案比體檢報告還詳細!”在檢驗計量中心干了二十年的老工人程藝龍,翻著厚厚的安全檔案連連感嘆。原料制樣工張超就親身經歷過這份“安全體檢”的呵護,姚寓萍在建立“一人一檔”時,不僅記錄了他的基礎信息,更細心地發現并標注了高血壓等健康狀況,并隨時提醒測量血壓。這份近乎苛刻的細致,源自姚寓萍連續90多天扎根生產一線的堅守:她帶著記錄本走遍每一個崗位,完成120次標準化操作隨機抽查,將326名員工的安全“基因”——從操作習慣到應急反應,從健康指標到心理狀態——都精準地刻進了檔案里,織就了一張密不透風的安全防護網。
74項履職清單:用腳步丈量安全防線
“兩萬步不是數字,是丈量安全的尺子。”提起微信運動里時常霸榜的步數,姚寓萍說道。
在推行“一崗三清單”制度期間,她日均兩萬步的足跡遍布檢驗計量中心14個班組,用腳步織就了一張立體防護網:從中層干部的工作部署到班組長的現場督導,從技術員的風險辨識到操作工的標準化作業,74項崗位專屬任務在她的記錄本上漸次清晰。每一步都是責任的刻度,把清單內容細化到應急演練頻次,化驗室日常巡檢標準精準到藥品儲存毫升量,為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提供了精準指引。這些帶著現場溫度的數據,最終都化作安全防線最堅實的磚石。
224次應急演練:讓安全成為肌肉記憶
“彎腰、捂鼻、摸墻——走!”每周四的應急演練日,總會準時響起姚寓萍響亮的聲音。她深諳:真正的安全不是掛在墻上的制度,而是刻進骨子里的本能。在去年組織的224次應急演練中,她創新設計出“盲演”模式:隨機拉響警報,不設腳本、不定場景,讓員工在完全真實的狀態下完成應急處置。
她還將枯燥的消防培訓變成“安全運動會”,用水帶連接競速、空氣呼吸器盲裝等趣味項目,讓員工在汗水中把安全技能練成條件反射。如今在檢驗計量中心,遇到突發狀況時員工的第一反應不再是慌亂張望,而是像聽到發令槍的運動員,立即進入預定“動作軌道”——這份刻進肌肉的記憶,正是姚寓萍用200多個日夜打磨出的最硬核“護身符”。
深夜十一點,安全環保組辦公室的燈依然亮著。姚寓萍正伏在電腦前,認真編輯第二天清晨要推送的“每日一安”學習內容。屏幕的微光映照著她專注的側臉,指尖在鍵盤上敲擊出細密的聲響:“明日重點:對拉伸試驗機設備安全防范措施進行驗證。”此時此刻,“在看不見的地方守護,在聽不見的時刻牽掛”正是她的真實寫照。(龍鋼公司 劉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