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不是第一次閱讀楊絳先生的作品了,卻依然被書中樸實的文字所打動。
“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楊絳先生用細膩的筆觸,刻畫了最美好的親情,三口之家的深厚情感盡在字字句句的白描中活躍。
盡管《我們仨》是一部描寫家庭瑣事的作品,讀來卻不會讓人覺得無趣,反而是越嚼越有趣。家庭的愛恰如一道光,一直伴隨著楊絳先生的余生。她在孤獨的晚年一個人追憶他們仨,平和的文字帶給我們深深的思考。
先生曾說“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一路走來,先生一家經歷了奔赴國難、上海淪陷以及各種政治運動,常常身陷囹圄之中,從風雨飄搖的民國一路走來,他們一家人相守相依,不離不棄,因為心中有愛,所以所有經歷的事,似乎都是一種探險;因為內心平靜,所以即便是動蕩的日子,也變得平靜。困難并沒有讓他們情緒消極,相反,他們將日常的感受,當作美酒般淺斟低酌,細細品嘗,印證了“憂患孕育智慧”。
我最愛楊絳先生所說:“歲月靜好是片刻,一地雞毛是日常;即使世界偶爾薄涼,內心也要繁花似錦;淺淺喜,靜靜愛,深深懂得,淡淡釋懷;望遠處是風景,看近處才是人生;唯愿此生歲月無恙,只言溫暖,不語悲傷。”這段話雖不出自《我們仨》,在我看來卻是先生一家最真實的寫照。在生命的流逝面前,人的力量顯得那么弱小而蒼白無力,即使心有千百種不舍,做了極大的努力,卻依舊無法逃離自然規律,只留得活著的人與記憶共存,在痛苦中掙扎,帶著他的期盼去繼續看這個世界,對活著的人來說,這何嘗不是一種殘忍呢?“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先生先后痛失愛女和愛人,在她最后的年月中孤單前行并將家庭所經歷的溫馨和挫折用樸實的文字展現出來。一個家庭,三個人,一份真情,一輩子,這份愛,誰不會為之動容呢?
“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局”“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這些平實的話之所以擊中心靈,因為這也是我們自己掙不脫的宿命寫照,向死而生,唯有珍惜當下,珍惜眼前人,愿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擁有一份細水長流的溫暖,愿我們每一個家庭,都能平安和樂,在平淡的幸福中共度余年。(創新研究院 謝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