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陜鋼集團創新研究院圍繞鋼鐵主業布局產業鏈,瞄準前沿領域和前瞻技術發展的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抓緊布局,以“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的四千精神,精準發力,積極構建“終端客戶支撐體系”“促進產業鏈實體企業引進落地”,不斷提升鋼材制品產業鏈核心競爭力,向產業高地進軍。
調查研究,走遍千山萬水。
創新研究院以漢中鋼鐵深加工產業鏈鏈主企業為依托,緊緊圍繞“百萬噸品種鋼戰略轉型”任務目標,緊盯推動中高端鋼絲成型生產線落地、陜鋼金屬科創園項目等重點項目,聯合成立調研小組,堅定不移地“走出去”,延伸產業鏈,整合“朋友圈”,通過“行萬里路”,感知經濟社會脈搏的跳動,并敏銳地將其轉化為投資契機。
創新研究院產業鏈延伸負責人介紹說,“我們通過走訪調研,收集客戶意見建議,篩選出涵蓋17個省11個產品種類的重點企業、重點項目,了解了當地的優惠政策,鋼材制品集群發展規劃及鋼材制品企業信息,通過比較、分析、梳理亟待解決問題10余項,找準自身差距和不足,不斷完善產業鏈相關管理和服務,暢通招引之路,確保項目引得進、落得下、做得大、發展快。”
溝通協調,說盡千言萬語。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理念一新天地寬。創新研究院認真分析上游資源掌控和下游產業配套項目進度緩慢等制約因素,在調研走訪中,產業鏈延伸人員“說盡千言萬語”,真誠地與產業鏈上下游客戶洽談合作、分享利益,以達到共贏的目的。
“創新研究院的領導班子包聯產業鏈延伸項目,與當地政府部門親自上門,為我們在漢中建企業落戶排憂解難,和我們分享資源信息、共享發展機遇,這讓人感慨、感動。”
創新研究院結合品種鋼發展規劃,圍繞硬線、工業板帶、中厚板等產品招引優質企業落戶漢中,建立了集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于一體的產業鏈綜合服務體,不斷完善的政策體系、技術支撐和科創服務,持續吸引優質企業在陜西漢中落地。
面對困難,想盡千方百計。
“想盡千方百計”,才能從無到有,從有到優,這靠的是勇于探索、敢為天下先的斗爭精神。
正如科技發展中心的王坤所說:“我每天甚至連睡覺都在想著與下游客戶溝通,不想盡辦法解決困難,否則就會被淘汰。”危機倒逼創新,創新催生巨變。在“四千精神”的引領下,創新研究院結合上下游產業鏈,緊盯國內大型緊固件、彈簧鋼絲、鋼絞線、鋼絲繩等鋼材制品5個聚集區,積極構建“資源-產品-資源再生-產品再造”的深層次循環體系,并嵌入企業經營與產業鏈條,賦能產業轉型升級,破解循環經濟密碼,讓產業鏈鏈條更長。
做強做大,吃盡千辛萬苦。
在壓力測試中強體魄,在大風大浪中顯韌性。創新研究院克服重重困難,把突破“卡脖子”難題作為重要使命,充分發揮省市級企業技術研發中心作用,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在綠色材料研發、鋼鐵行業先進技術應用、檢化驗服務上尋求突破,讓先進理念和先進技術流動起來,為全面支持產品結構轉型升級、科技成果轉化、鋼鐵產業培育和科技型企業落地,全面提升漢中鋼鐵產業鏈核心競爭力提供了強勁的技術支撐。
在勉縣周家山循環經濟產業聚集區,創新研究院招引的一家落戶企業負責人由衷的感嘆,“在鋼鐵制造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機遇下,陜鋼集團創新研究院在漢中為我們找到了新的發展空間和位置,為我們提供了最穩定的貨源和可靠的產品保證,使我們在區位維度上占得了先機。”
路雖遠,行者必達。未來,創新研究院將持續與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開展高端產品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突破“卡脖子”技術,推動鋼鐵產業鏈融合創新,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貢獻鋼鐵力量。(創新研究院 黃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