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而且是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公元756年7月15日,能書善曲、英明果斷的唐玄宗逃至馬嵬,為了國家社稷,拋得蛾眉安將士,賜死宮廷音樂家、舞蹈家、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楊玉環,楊貴妃接過帛帶,在一棵梨樹上自縊。一名絕代佳人,就這樣在38歲結束了生命,在馬嵬黃土下長眠。從此馬嵬楊柳綠依依,不聞霓裳羽衣舞,此地縱千年,土香猶破鼻。
唐時馬嵬驛是西行的第一驛站,馬嵬驛故址在今陜西省興平市西北二十三里,距離長安(今西安)百余里。相傳馬嵬本為東晉一武官名,因他在此筑城而命名地名。90年代在西安工作時,那時候沒有高速公路,更沒有高鐵,每次回家都要經過楊貴妃墓,就在西寶北線的路邊的半坡上,荒冢一堆草沒了。每次匆匆而過,思緒飄忽,為“佛屋前頭野草春,貴妃輕骨此為塵”而感慨,“塵土已殘香粉艷,荔枝猶到馬嵬坡”,耳邊回響為荔枝新鮮欲滴,日夜兼程的聲聲馬蹄,貴妃醉酒羞花的京腔京韻響徹古今。
這幾年聽聞馬嵬坡進行開發,建成了依托楊貴妃墓,黃山宮為背景建起來的,以旅游觀光為主,處處體現唐朝特色。因為心存對美好愛情的感慨,周末秋高氣爽,驅車前往,尋找千古絕唱的風花雪月。馬嵬驛民俗文化村以古驛站文化為核心,集文化旅游、民俗文化展示、休閑體驗、旅游觀光為一體,主要包括驛站文化廣場、民俗文化展示區、民族小吃文化街、垂釣區、家禽生態養殖區、百果林采摘園等八大功能區。馬驛民俗文化體驗園以民俗文化展示、民俗餐飲、唐驛站文化、大唐文化為主。園區建筑錯有致、古樸素雅,環境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布局有山水瀑布、雕塑小品、亭臺樓閣、石雕碑刻等景觀,建成民俗作坊街、民化小吃街、民俗文化展示街、大唐文化街4條民居古街,配套馬驛文化廣場、百果園、雕塑藝術館、驛柵城、珍禽園、茶樓、戲樓、農具展示館、城門樓觀景臺、娛樂園、祈福殿12大景點。
土織布房體驗區,古老的木質織布機在年長村婦靈巧的操作下發出咣當咣當的聲音,整個織布過程就是一道現場演藝的風景。看到熟悉的紡車和織布機,80歲的老媽躍躍欲試,坐在紡車前,一板一眼地紡起線來,嚶嚶聲讓我恍惚回到小時候的夜晚炕頭,睡夢中醒來,老媽還在油燈下紡著線,為了一家七八口人的衣服操勞著。老媽又坐上織布機,隨著梭子在布層間穿梭,經緯原理的土布一節節織成,最復雜的是織成七彩布,一般是制作床單用的,需要七只裝有不同顏色經線的梭子,根據花色的需要不斷更換,與提前排好的緯線相互交織,顏色鮮艷的土布,就在流水一樣,一點點從織布者的腰間泄下。我還記得老媽織布的情景,腰板挺直,儀態大方,那時候的她,一改平日里吆五喝六的焦躁,平和得像神話故事里的觀音。偶爾手腳配合出現問題,梭子就會掉到地方,我就會趕緊跑過去撿起來遞給老媽,老媽會用梭子輕輕地在我手心里敲幾下繼續織布,盡管我忘了當時為什么要在手心敲幾下,但是那個母與子情感交融的畫面,一直都留在我童年的記憶里。
凌霄花門覆蓋的土門,累積了它歲月的光影;斑駁了時代的沉淀。別樣的凌霄花,在關中地區很少見到,分布于中國中部,性喜溫暖濕潤、有陽光的環境,稍耐蔭。借氣生根攀緣它物向上生長,羽狀復葉,小葉卵形,邊緣有鋸齒,花鮮紅色,花冠漏斗形,結蒴果。用凌霄花裝扮的土門,顯得大氣自然。披云似有凌霄志,向日寧無捧日心,很形象地表達出凌霄花的特點。在這楊玉環消香玉損的地方,看到凌霄花,覺得她就像一株凌霄花,依附于一代君王,到頭來用自己的命也換不回屬于自己的愛情。她依舊在千古幽怨。我寧可信她當年假死,偷渡東瀛,成為山口百惠的祖宗,讓她的美麗流芳世界。
日頭過午,吃了漿水玉米面攪團,手搟面,手工鍋巴,喝著酸梅湯,全是小時候的味道。逛足吃飽,站在馬嵬驛北邊的黃土塬上向下望,一條條古樸的街巷順著由高到低的溝壑自然延展,青磚藍瓦的房屋和各色迎風飄舞的旌旗招牌,還有夾雜食物香味的蒸汽裊裊升騰,一幅熱鬧而溫暖的現代“清明上河圖”豁然眼前。民俗文化是發展鄉村旅游之魂,抓住文化精髓并進行深化和活化,這就是我們的夢,一個讓游客有尊嚴、有品質、有溫暖的民俗文化體驗園——馬嵬驛,一個你值得尋夢的地方。(寶銅聯合黨委 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