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一瞬間,感覺離風馬少年時那種懵懂、鮮衣怒馬般激情澎湃的青蔥歲月有了距離感,當戒掉沖動、憂郁和大大咧咧時,還有的是對青年的一種執著。曾在峰巒雄偉處高聲朗讀“青年強,則國家強”的豪言壯志,也在面對黃河奔流時高歌《義勇軍進行曲》,我想這就是當代青年,是滿懷五四精神“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新時代青年,我更是將這種感情傾瀉到了寫作上。
讀書、寫作,一場熱戀或失戀,一份友情的得失都會讓敏感的少年拿起筆,揮揮揚揚大寫特寫抒發內心的翻騰,最初只是因為強烈的傾訴欲望,用拙劣的寫作功底,強行拼湊出一篇全憑“勇氣”寫出的作品,毫無才華可言。然而并非無益,寫作的膽氣在此時凝聚,當日子與求知、生活與才華相互融合,膽氣和才氣也就越聚越多,少年心懷悍勇,懷揣夢想才能馳騁遠航。“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這樣的詩詞才與少年形象相襯和,因純真而純粹。青春也會有脆弱的一面,“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下雨天陰郁的天氣都可能成為少男少女一天的心情,但更多的是在剛硬的體魄和自信下,愈加堅強。初拾起筆的堅定一往無前,沒有華麗的詞句、做不出炳炳烺烺的文章,哪怕生硬的組合,被忽視和貶低也可以憑借內心的驕傲堅持下來。沒有經驗,不需要名譽,才是青年對寫作的勇氣,堅持也是青年該有的一種品德。
我喜歡讀散文,一宿一宿地品味文字人生。如陳忠實先生的豪華落盡見真淳,賈平凹先生的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特別是魯迅先生以書生救國,用文章醒民不屈不撓的作品,那些深刻、冷酷、犀利,一針見血的文章讓我相信,文學的底蘊和力量。無意間看到那句“我只愿中國的少年只是向上走,不必理會這冷笑和暗箭。”我覺得我應該從他的作品去了解他,拜讀他的《吶喊》《彷徨》《華蓋集雜感》之類的雜文散文,深深吸引著我,青春賦予我們的是敢想敢干,文章的內涵不僅僅是書于紙上,而是寫在人的內心上,寫在時代的浪濤中,誠如這位“醫生”,棄“武”從文,誓要從精神上救國。
圍繞在祖國統一、富強的偉大理想下的青春,又有多少壯烈就義的青春,把自己燃燒在這片神州大地上,托起東方的紅日徐徐升起,又有多少筆墨在記載,將這種青春之火傳承下去。“五四”運動爆發于民族危難之際,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以澎湃之力鼓動民族復興的偉大。這場運動中,青春是最有力的車輪,在颯颯爽爽中不斷向前,在青春成長中漸成氣象,在青春走進成熟的過程中,碾出青春無悔,夢想終成的車轍。
人可以衰老,但留下的青春足跡永遠擁有鮮活的翅膀,留下的作品,在時代中閃爍光耀,如此熒熒之光,如此星星之火,也將是希望之火。其實,人自己是看不到自己閃光點的。我覺得文章之所以美,是因為寫作之人全神貫注,用心、用情去完美她,而不是去計較得失,才能與時代共鳴,為時代發聲,歌時代之偉岸,將愛國精神傳遞到一代代青年人手中。青春亦如此,在青蔥歲月中,盡情抒發自己的感情,把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統一起來。
寫作是青春的表達,希望每個人都有一片天空,在這片天空中夜晚總是晴朗的,而每一顆星是一個發光的字,一個個聯結成對祖國和青春美好的祝福。(龍鋼公司 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