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風、日落,低海拔的熱度還滾燙著大地。夜幕沉沉,街燈亮起,分不清是玫瑰花還是果酒的香氣。在人來人往的間隙里,讀自己。
——題記
時間的倒影里,屬于光的一切都給這世間萬物賦予生命力,用指尖輕輕感知,觸手可及的溫暖步入心扉,春風、樹影、落葉,只想將一切用文字紀念,用溫度紀念、用懷抱紀念。倘若能化作一只鳥,飛向一山春色處,在陽光的眷顧下便成為最幸運的一只。
而光影的模糊感給予我想象的意義,腦海中一切美好的畫面都于此浮現(xiàn)而出,第一抹朝陽、第一幕黃昏、落英紛飛、兩岸煙火,還有最為彌足珍貴的享受自然。在很多喧囂過后,往往在獨處時的安逸能夠撫平心中缺失的那一塊,在午后又或是在夜晚,明媚的陽光或是柔和的月光,日與月同存是世間的印記,那些有光掠過的地方,是被光影揮灑過的痕跡。在與書籍和文字相伴的日子里,不自知地像是沉浸于溫情汩汩流淌著的詩篇,心也變得沉靜而溫柔,像是能聽見林風拂過百合,攜走一縷芳香;像是能喚醒玫瑰的芬芳,教會世人浪漫與美好;像是能抒寫山月的孤獨與憂傷,將它溶于夜色,化作夜鶯婉轉(zhuǎn)的歌;也像是能在松山深處聆聽曼妙的梵音,感受心境的悠然平和……便引風上林梢,染紅萬山楓葉,聽青鳥吟誦少年的理想與遠大志向。
我經(jīng)由光陰,經(jīng)由山水,經(jīng)由鄉(xiāng)村和城市,同樣我也經(jīng)由他人,經(jīng)由一切他者以及由之引生的思緒和夢想。那路途中的一切,有些與我擦肩而過,從此天各一方,有些便永久進駐我的心魂,雕琢我、塑造我、錘煉我,融入我,而成為我。而讀書,恰恰提供給我一個跳出來看待事物發(fā)展的寬廣視野,一個認識事物的完整視角。我們工作生活在當下,但倘若我們僅憑當下來認識當下,則可能會產(chǎn)生“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偏差。因此,我們需要通過書籍去打開一種上下五千年、縱橫萬里的視野,從更長的歷史周期獲得完整而全面的認識。讀書可以讓人生一世來看一時、從全局來看不限,從更多維度、更長周期把握過去、當下和未來。
誠然,我將讀書視作皎月、視作驕陽,懷以熱愛,以文為骨,以詩為靈,從一字一詞間讀懂深邃哲思,在閱讀中,將思想?yún)R聚成智慧的微光,在人生長河間為夢想創(chuàng)造璀璨云堤。人閱書,書潤心,讀書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書海茫茫,字潮滾滾,紙頁喧囂,墨色濃郁,莫要在這多元化的文化時代迷失自我。不論路之漫漫仍手執(zhí)奮勇之態(tài),永葆謙卑之心,于百舸爭流中綻放出一樹繁花。縱使前路風高浪急、誘惑不斷,我也依然堅定地相信自己可以把穩(wěn)方向、不留遺憾。誠如易卜生先生所言“不因幸運而故步自封,不因厄運而一蹶不振。”
讀書也不止深情和哲思,它海納百家之言,能碰撞出萬種火花,燎燃暗夜,生出熠熠光輝,照亮世界。它能化信仰為骨血,游走在四肢和腦海,凝聚成一股精氣神,噴發(fā)出駭人的海浪,震撼矯揉造作的千般媚態(tài)。或許讀書就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無論是前有近代仁人志士將馬克思主義思想引進中華,帶領中國逐步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還是后有屠呦呦院士深耕古典史書,結(jié)合葛洪的《肘后備急方》與現(xiàn)代技術(shù)獲得諾貝爾醫(yī)學獎。這些都無不說明了書籍乃是無數(shù)成就之源泉。在書中我可以見識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生活,得到不同的生命感悟。腳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無法到達的地方,文字會帶我過去;無法經(jīng)歷的人生,書籍會帶我相遇。書中未必有“黃金屋”,但書中一定有更好的自己,這是我先前從未領悟到的。
吾生有崖,而知無涯。胸無江海心難闊,腹有詩書氣自華。
我想,我們的眼睛既可以溫柔地注視痛苦,也可以銳利地俯瞰繁華;我們的雙手既可以烹飪出流轉(zhuǎn)的美味,也可以指揮行進中的航船;我們可以在藝術(shù)中、閱讀中、文學中,浸潤出一份修養(yǎng),也可以在科學中歷練出一種風度,既宜室宜家,又為國為民。拘泥于過去深井,往往安于平凡現(xiàn)狀,不愿發(fā)揮潛能,創(chuàng)造其輝煌。而沉溺于未來幻想,墮落在烏托邦內(nèi),不敢直面現(xiàn)實,時刻準備斗爭。曾有言“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置于當今社會仍有深刻意義,把握人生的風向標,錘煉自我,砥礪前進,跳出過去與未來的“舒適圈”,方行穩(wěn)以致遠。(龍鋼公司 肖亞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