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龍鋼公司生產一線,有這樣一個人,他始終默默穿梭在現場,時刻關注現場安全,及時發現并解決現場隱患,用心用情做安全生產的“護航人”,他就是李春雨。
安全“火種”傳遞,共筑企業“安全網”
李春雨是軋鋼廠的一名安全員,大學期間學的就是安全工程專業。步入工作崗位后,他深知,專業知識對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他嚴格落實陜鋼集團“12560”安全管理模式,圍繞“安全教育不過關,人人都是危險源”的安全教育理念,利用班前會和班組安全活動,從安全法規更新要點、作業潛藏隱患、行業重大事故案例、身邊違規操作行為等,事無巨細地分析講解,引導大家共同探討、查找問題,力求讓每位職工從內心深處領悟安全的關鍵意義。針對固執、不理解的職工,他一一耐心講解,直至對方心服口服。同時,以安全基礎知識為切入點,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安全教育培訓擺在首位,全年開展安全教育培訓62場次。打造工段內部多媒體功能室與應急器材庫房,通過“盲演”,驗證應急管理培訓效果,全面提升員工安全知識和應急處置能力,切實筑牢安全防線。
隱患“獵人”上線,生產現場“零雷區”
李春雨所負責的生產現場點多面廣,安全狀況復雜多變。除日常常規安全檢查以外,他對重點區域、關鍵部位堅持多次巡查,因為只有這樣做,他才能放心。
在日常檢查中,他通過對軋鋼生產工序的觀察分析,發現起重作業區域是安全隱患高發區之一,作業頻繁,風險系數較高。他尋找起重傷害典型教育視頻,利用班前班后會、安全活動等形式,組織全員觀看、分析、總結,并通過現場模擬講解,在工段內部全力推行起重作業“3-3-3”安全確認法和起重作業“五不站、三不要”,有效降低起重吊裝作業帶來的風險。有一次,在日常巡查時,他發現一臺起重機的鋼絲繩存在磨損跡象,若不及時更換,極有可能在吊運過程中發生斷裂,后果不堪設想。他迅速與維修人員溝通,及時更換了鋼絲繩,成功避免了一起可能發生的事故,保障了生產穩定運行。
“三違”頑疾“猛藥”治,重拳打造“安全盾”
“小王,怎么在煤氣區域未按規定佩戴煤氣報警器,按制度進行考核。”
“我就進去一會兒,想著沒什么大事,你看我們平時關系也不錯,這次要不就算了。”“不行!煤氣區域作業必須嚴格佩戴防護用具,這是基本要求。這次不考核,下次可能還會忽視,這是對生命的不負責。”
在生產現場,違規操作、違反勞動紀律等行為時有發生,很多職工心存僥幸,總覺得偶爾一次不會出事。李春雨深知,往往就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疏忽”,極有可能引發嚴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對待安全問題,他態度堅決、毫不含糊。創新提出將“露臉”與“數據化”等方式融入安全管理,對“三違”人員制定了反思卡、違章分享表、安全再教育試卷,并設立“三違”人員曝光欄,每月對“三違”人員的反思卡進行“露臉”曝光,實現“三違”行為大幅下降。正如他所說:“作為安全員,不僅要對自己負責,更要對每位工友的生命安全負責,絕不能因為人情關系對‘三違’行為視而不見,必須對‘三違’零容忍。”
“窺一斑而見全豹,觀滴水可知滄海。”李春雨立足崗位,從基礎管理到現場排查,從創新管理模式到推動本質化安全,用責任和擔當為安全生產筑起一道堅固的防線。(龍鋼公司 高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