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陜鋼集團漢鋼公司在燒結工藝技術創新上開展了多項攻關項目,以專業技術人員自主創新為突破口,讓技術人員在創新的舞臺上大展身手,讓企業在創新的驅動下高效發展。
“一種漸變式混勻礦堆料方法”,解決“卡脖子”難題
“堆料機每次在行程末端停留的時間太長,等人工操作完成后,料已經堆了3噸左右,這勢必會造成混勻料堆料作業效率低、精度差、成分偏析等問題。”
工藝檢查期間,燒結廠技術員鄧波站在原料混勻現場,他打開話匣談起造成原料成分偏析,影響燒結過程穩定的痛點問題。
多年來,鄧波鉚足勁做的一件事,就是攻克燒結過程中原料精度差、成分偏析這一頑疾。在發現問題之后,他第一時間向技術組提出自己的想法:消除堆料機行程的終端停頓,改為全自動堆取料。
勇于創新和敢于挑戰,永遠都是技術人員堅定的選擇。經過不懈的探索和嘗試,鄧波帶領兩名技術成員終于將程序安裝完成。自動化堆料技術的引入,推進了創新優化自動化與堆料工藝的進一步融合,使得混勻料堆料過程更為流暢,更加精確和高效,避免了因人為因素導致的偏析,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該技術在通過國家發明專利的同時,獲得了“全國機冶建直供創新項目三等獎”,在行業內樹立了漸變式堆料技術的標桿。
“一種節能型提溫技術”,推動實現降本增效
“從這個畫面看,環冷第三段廢氣溫度至少還有200℃的余熱可以回收利用,咱們去現場看看……”維修車間班長紀長安帶著幾個電工在主控室查看了環冷機廢氣溫度趨勢圖之后迅速趕往現場。
到達現場后,紀長安檢查了環冷風機的開度和頻率,站在最后兩個風機前若有所思地說:“余熱回收滿負荷運轉,三段溫度還這么高,如果想辦法把這一段溫度也收集起來,能成大事呢!”
作為一名設備技術員,紀長安有一項過人的技能,就是通過設備運行中的數據找到降本增效的創新點。這項技能的練就是長期與一線設備打交道,琢磨、實驗、論證出來的。這次的現場勘查,又讓他腦洞大開,他當即對車間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得到支持后,便與幾個技術員成立了QC小組,嘗試將環冷三段溫度通過管道回收用于熱水箱保溫。經過數月的研究、作圖和現場勘驗,QC小組利用不銹鋼管道自主設計、制作并安裝了750米的導熱裝置,將環冷機的余熱引至熱水箱。投用后,熱水箱水溫提升并保持到90℃以上,降低了熱水箱低壓蒸汽的消耗,全年創效150余萬元,該項目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
“一種料面噴吹技術”,開辟節能降耗新路徑
“料面溫度如果不能保持,抽風效果就會受影響,風量大,效率低,勢必對熔劑成本控制帶來挑戰,成品質量也會受影響。”剛對標學習回來的陰瑞強在分享會上說道,“在料面中段加上蒸汽,可以把料溫提升5℃左右,那么燃料配比就能降低0.1%,固燃降本將是一筆可觀的數字。”
隨著自動化、智能化步伐的加快,燒結設備不斷更新,產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崗位操作人員從一個班8名逐漸精簡到2名,這對操作人員的技能要求也越來越高。陰瑞強憑借過人的技能和肯吃苦的作風,從一名工藝員一步一步走上了生產管理崗位,在燒結技術進步上一點點思索,一項項創新。經過縝密的勘查和分析,確定最佳噴吹位置,和最合理的噴吹量,利用大修時間在燒結機10#~19#風箱的料面上安裝蒸汽噴吹裝置噴灑蒸汽,充分利用燒結礦層中殘留的碳,進一步降低固燃消耗,僅這一項技術創新,每年就可節約熔劑成本200萬元左右,同時,減少氮氧化物產生量約20mg/m3,將超低排放的企業責任和社會責任穩穩扛在肩上。(陳曉蒙 王軼韜)